塞罕壩林場建設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艱苦奮鬥史。你們用實際行動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這對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示範意義🙌🏼。抓生態文明建設,既要靠物質🦶,也要靠精神。要傳承好塞罕壩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今年8月23日在河北承德塞罕壩機械林場考察時的重要講話
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55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鬥👩🚒、甘於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範例。
今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塞罕壩機械林場,同林場三代職工代表親切交流。看著守林護林人的隊伍越來越壯大,習近平總書記倍感欣慰👵🏼:“2017年🧑🏻🚀,我對你們感人事跡作了一個批示,提出了塞罕壩精神,這已經成為我們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塞罕壩精神🏞,不僅你們需要繼續發揚🧞,全黨全國人民也要學習弘揚💝,共同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把綠色經濟發展好👏🏼,把生態文明建設好🪫!”
弘揚塞罕壩精神📵,荒漠高原變成了“美麗高嶺”。塞罕壩機械林場的森林覆蓋率由建場初期的11.4%提高到如今的82%,為京津冀地區構築起一道綠色屏障。如果把林場林木按一米的株距排列👨🏼🦰,足足可以繞地球赤道12圈。
弘揚塞罕壩精神🍔,中華大地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經過多年持續努力𓀀,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連續30多年保持“雙增長”,成為全球增林擴綠最多最快的國家🤛🏼。良好生態環境,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
牢記使命📔、艱苦創業🪲,永葆共產黨人的初心
林海蒼翠連綿👨🏿⚕️,高天白雲舒卷🦶🏿。在位於河北省最北部、內蒙古高原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的塞罕壩機械林場🩼,置身松樹挺立的茫茫林海,絕難想象🤦🏿♂️:始建於1962年的林場,曾是林木稀疏👨🏽🚒、風沙肆虐的荒漠沙地🙌!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國土綠化🫲🏼👩👩👦,毛澤東同誌發出了“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原林業部決定在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塞罕壩🤏🏼,建立大型機械林場,為首都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
聽從黨的召喚🤸🏽♀️,勇擔使命。
聽說塞罕壩造林需要人手,在承德讀高中的陳彥嫻和宿舍5個姐妹商議後🐻❄️,決定奔赴壩上地區。1964年,“六女上壩”,坐汽車顛簸了兩天兩夜趕到林場🧑🏽🦲。369名林場創業者滿懷激情🤦🏽,從大江南北毅然走上塞北高原。
“那時🚎,我們喝的是雪水💿、雨水🚣🏿♂️、溝塘子裏的水🤘🏻,吃的是黑蓧面窩頭🛻、土豆和鹹菜。”已是滿頭銀發的陳彥嫻回憶道,“房子不夠住,大家就住在倉庫、馬棚、窩棚⛹🏼♀️、泥草房裏。最難熬的是冬天😄,最冷的時候有零下40多攝氏度,嗷嗷叫的白毛風,吹到人身上刺骨地疼😪,一刮起來對面根本就看不到人。”
不畏艱難險阻🧜♂️,奮勇開拓🚑。
“先治坡、後治窩➜,先生產🐵、後生活”,塞罕壩人頂風冒雪,墾荒植樹。然而,因缺乏在高寒地區造林的經驗,1962年、1963年造林成活率不到8%,林場面臨困境。
“我就不信這個邪,再來🧑🏿🎓!”1964年春天,林場第一任黨委書記王尚海帶領職工開展“馬蹄坑造林大會戰”🤷🏼🫸🏼,連續多日吃住在山上,共栽植落葉松516畝,成活率達到96%🪗。王尚海激動得跪在山坡上,淚流滿面。
這一戰,創造了我國高寒地區成功栽植落葉松的先例🐱。現在👩🏻🎓,原馬蹄坑造林會戰區成為尚海紀念林,一塊寫著“綠之源”的石碑告訴人們:這裏正是百萬畝綠色林海的起源地⚉。
“王尚海老書記在塞罕壩幹了13年🏊🏽♂️👘,心裏始終牽掛著這片林子⚓️。1989年老書記去世後🛵,家人遵從他的遺願💩,把他的骨灰撒在了這裏。”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黨委副書記陳智卿說。
永葆共產黨人的初心🙆🏼,塞罕壩人闖過一道道險隘難關,讓綠色在高原荒漠生根蔓延。著名作家魏巍為林場賦詩:“萬裏藍天白雲遊,綠野繁花無盡頭🚣🏿♀️。若問何花開不敗,英雄創業越千秋。”
“塞罕壩近60年的巨變充分證明🧳,只要我們聽黨的話,黨叫幹啥就幹啥,就一定能夠在困境中找到出路👩🏽⚖️→,走向勝利🖖🏽!”曾任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書記🙇🏿♀️🚅、場長的劉海瑩說。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
“生態興則文明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
繼續發揚塞罕壩精神🤷,塞罕壩人立足“京津冀西北部生態涵養功能區”的定位,堅決扛起阻沙源🚯、涵水源的責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攻堅克難,塞罕壩人敢啃硬骨頭。
“進入新時代,要讓塞罕壩的每一個山坡都綠起來🌥👓!”塞罕壩人向土壤貧瘠和巖石裸露的石質陽坡進軍✯,大力開展攻堅造林工程🧑🧒。石質陽坡平均坡度達到46度,土壤厚度只有幾厘米👍🏿,機械設備根本用不上🦮。肩扛馬拉🤾🏻♂️、鎬刨釬鑿👨🏽🍳、保水覆膜……10萬多畝石質荒山被全部綠化🧒🏻🧚🏻♂️。
如今,林場的有林地面積由建場初期的24萬畝增加到115萬畝🧔🏻♂️,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據測算🛟,塞罕壩每年為京津地區涵養水源2.84億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6萬多噸,釋放氧氣近60萬噸🚶♀️。
深化改革,塞罕壩人加大保護力度。
“堅持生態導向、保護優先。”黨中央、國務院2015年印發《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將國有林場的主要功能定位於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塞罕壩機械林場實施國有林場改革👩🏿🏭,強化公益屬性,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由30.4萬畝調整到97.9萬畝。
“近年來🕥,我們大幅壓縮采伐量,全面停止皆伐,加強森林撫育,精準提升森林質量。”林場林業科科長崔巖說。
綠色發展,塞罕壩人開創新局面。
“林場積極發展壯大森林碳匯、生態旅遊、綠化苗木等綠色產業,引導帶動周邊區域發展鄉村遊、農家樂等,助力群眾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書記安長明介紹🐐,林場已完成交易造林碳匯16萬噸、收入310萬元,建成8萬畝綠化苗木基地🚣,近幾年平均每年接待遊客約60萬人次🧑🦳,生態旅遊帶動周邊區域每年實現社會總收入超過6億元♧。
好風景帶來好光景,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這百萬畝森林,成為林場生產發展👉🏼、職工生活改善、周邊群眾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
“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們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生態文明建設教研室主任李宏偉說,“這是我們黨領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集中展示,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功實踐🔤。他們不忘初心⛹🏿♂️,甘於奉獻,久久為功🙆♀️,塞罕壩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新征程上建功立業
塞罕壩成功營造起百萬畝人工林海,創造了世界生態文明建設史上的典型,林場建設者獲得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機械林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稱號。
今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塞罕壩機械林場時強調☁️,塞罕壩林場建設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艱苦奮鬥史。你們用實際行動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這對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示範意義。抓生態文明建設🚴🏽♀️🫱🏻,既要靠物質🌘👨🏽⚕️,也要靠精神🧑🏿🏫。要傳承好塞罕壩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
弘揚塞罕壩精神👩👩👧👦,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我們將繼續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在深化國有林場改革、推動綠色發展、增強碳匯能力等方面大膽探索。”陳智卿表示,力爭到2030年,林場有林地面積增加到12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6%👱🏼♂️,讓森林生態系統更加健康🐟、優質🥷,生態服務功能顯著增強♦️。
弘揚塞罕壩精神,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11月1日起💀,河北省製定的《塞罕壩森林草原防火條例》開始施行🙆♀️。“防火責任重於泰山👨🏼🦳,必須處理好防火和旅遊的關系🦸♀️,堅持安全第一,切實把半個多世紀接續奮鬥的重要成果撫育好、管理好🧙🏻♀️、保障好。”塞罕壩機械林場護林防火中心總調度彭誌傑說🏃♀️➡️,“我們深感責任重大,要全力以赴把這片來之不易的林海守護好、建設好、發展好。”
弘揚塞罕壩精神🚶♀️➡️🤶🏻,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
“我國已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但總體上仍然缺林少綠、生態脆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關誌鷗表示,將堅持因地製宜👨🏽🍳、分區施策、以水定綠,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面加強草原保護修復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不斷增加林草資源總量,穩步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提供良好的生態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全社會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代接著一代幹,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為子孫後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
新征程上🏌🏼💁,永葆初心、勇擔使命,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弘揚塞罕壩精神,奮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國人民將把家園建設得更加和諧美麗,為全世界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16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