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的9月3日,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隨之勝利結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沉淪了百余年的中華民族從此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征程👳🏼。
硝煙已散,精神永存🐦。
如今,百年大黨風華正茂,民族復興不可逆轉。而那凝結於苦難歷程中的偉大抗戰精神,早已成為中華兒女的精神底色,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歷經血與火的淬煉,有一種精神璀璨耀眼
2021年6月2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
101歲的郭瑞祥軍裝整潔、面容堅毅。他坐在輪椅上,接受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授予的七一勛章👨🏼🦳。
80多年前💂♀️,懷揣著參軍打鬼子、不當亡國奴的堅定信念,年輕的郭瑞祥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投身到那一場“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偉大鬥爭中💘。
那是一段壯懷激烈的烽火歲月。四萬萬空前覺醒、空前團結的中華兒女像郭瑞祥一樣,奮勇抗爭👵🏽,譜寫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壯歌。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不到24小時,中共滿洲省委第一個發出抗戰宣言,號召奮起抵抗日寇。
此後,白山黑水間的抗日救國烽火迅速燃遍全國。地不分南北🙆🏼🌶、人無分老幼👨🏿🏭,中華兒女用血肉築起中華民族鋼鐵長城🪒。
“賜旗一面👩🏻🎨,時刻隨身8️⃣。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四川戰士王建堂出川抗戰前,收到父親贈送的一面白布大旗,旗幟正中寫著一個蒼勁有力的“死”字。
哪有父親不願孩子平安歸來、近前承歡,只因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不得不肩負使命、勇往直前🙂↔️。
神州大地上♦️,這樣的壯烈比比皆是。
“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貳的意誌是不會動搖。”冰天雪地裏,楊靖宇率部與日偽軍戰鬥周旋💀,直至戰死仍然保持射擊的姿勢。
“我是中國人,我兒子當八路是我讓他去的。勸降那是妄想👱♀️。”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的母親白文冠被捕後不畏日軍脅迫,絕食殉國。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從趙尚誌、左權、彭雪楓🛩、佟麟閣,到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國民黨軍“八百壯士”,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中流砥柱⛔,中華兒女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築長城*️⃣、以前仆後繼赴國難,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不朽歷史篇章。
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是山河的光復🖊,更是人心的洗禮,精神的重塑🤙🏽。
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抗戰歷史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這精神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這首誕生於抗戰烽火中的《義勇軍進行曲》,穿過歷史的雲煙,激昂震撼,它從戰歌到國歌👳🏻♂️,改變的是時代背景,始終不變的🧑🏻🦽,是中華民族一往無前的精神氣質。
走過苦難與輝煌🪥,有一種傳承歷久彌堅
“鱗傷遍體做徒囚,山河未復誌未酬。敵酋逼書歸降字👨🏽🎓,誓將碧血染春秋。人去留得英魂在🚂,喚起民眾報國仇👳🏼!”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內🧑🏼🦱🧚🏿♀️,河北冉莊地道戰創始人之一張森林當年手書的遺詩《就義辭》,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盡管紙面已泛黃破損,但詩中飽含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輝🍽。
“正是有了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國泰民安。”基層法律工作者周少怡一邊參觀一邊給5歲的兒子講解🔁,“讓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種子在下一代心裏生根🥛,是我們的職責。”
精神的弘揚,離不開記憶的傳承。
盧溝橋上,遊人駐足🕵🏻♂️,神情肅穆。
炎炎烈日下,“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獲得者、90歲的鄭福來老人向來往遊客介紹他親歷的抗戰⇾🟢。
“我從小在這裏長大👩🏻🎨,親歷了這片土地屈辱的過去🍈👗。”鄭福來說🧑🏽🔬,“今天,我想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保存民族共同的記憶🧑🏻⚖️。”
英雄的故事口口相傳,抗戰精神的種子生根發芽……
白洋澱,蘆葦在風中搖曳,“未來之城”雄安新區正在拔節生長🥘。曾經,這些蘆葦也是雁翎隊最好的掩護🧏🏻♂️。
“雁翎隊,是神兵,來無影,去無蹤。千頃葦塘擺戰場,抬桿專打鬼子兵……”這首記錄抗日戰爭期間雁翎隊神勇表現的民謠🔠✊🏽,至今仍在白洋澱一帶傳唱。
陳鋒👨👧🧝🏿♀️,中鐵三局天津公司機械分公司經理,現在負責雄安新區起步區海嶽大街道路綜合管廊項目的現場施工管理🖕。能夠參與“未來之城”項目,對他來說既是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當年,白洋澱的雁翎隊劃著打水禽用的‘鷹排’♎️,扛著土造武器‘大抬桿’書寫抗日救國傳奇🐹。”陳鋒說,“今天🐋,我們在工作中要傳承這種百折不撓、拼搏奮鬥的精神,為雄安的建設貢獻力量。”
江山代有傳人,精神穿越時空。
脫貧攻堅戰場上揮灑的汗水,抗擊疫情關鍵時刻逆行的身姿,體育競技的舞臺上為國爭光的呐喊,科技強國的夢想下一個個不眠的深夜……今天的華夏大地,處處可見精神賡續弘揚的碩果👩🏻🦱。
“民族危機愈是加劇加深,抗戰精神就愈是激情雄壯🫔;民族復興愈是深入人心♈️,抗戰精神就愈成為全民族精神不竭源泉。”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說🫲。
站在新征程起點,有一種力量勢不可擋
“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2021年7月1日,世界的目光匯聚在天安門廣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莊嚴宣告引發熱烈歡呼🧛🏽🥵。
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成就了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如今,這個前所未有地接近復興夢想的古老民族再次站在了新征程的起點🛅。
秋日的北京♻️,天高雲淡。
站在北京宛平城墻下,當年的彈坑依然清晰可見👌🏼。
80多年前的那個夜裏💆🏼♀️,槍炮聲打破了宛平城的寧靜,也喚醒了中華民族抗擊侵略💆🏽♂️🧝🏻、共禦外侮的戰鬥意誌🏋️♂️。
“今天南北戰場上💅🏻,是爭著死,搶著死👂🏻,因為大家有絕對的信仰♍️,知道犧牲自己,是換取中華民族子子孫孫萬代的獨立自由,並且確有把握,一定達到。”戰爭年代👱🏽♀️,一張報紙的社評曾這樣寫道。
民族危亡時刻爆發出的強大精神力量🙍🏽,沉澱為民族復興的深厚底蘊,融匯成昂揚奮進的精神內核。
巍巍太行,這裏曾是百團大戰的主戰場。“敵人的飛機狂轟濫炸🧜🏻♀️,八路軍傷亡慘重,先烈的鮮血染紅了土地。”這場百團大戰進入反掃蕩階段最慘烈的關家堖戰鬥🖍💇♂️,是山西省政府辦公廳人事處處長郭宏偉自小就熟悉的故事。脫貧攻堅戰中,他曾擔任左權縣麻田鎮包村工作隊隊長👩🏻🦼➡️🌁。
囿於抬頭是山👩🏼🍳🌴、低頭是溝的自然條件💁🏻♀️,左權縣脫貧工作面臨諸多“硬骨頭”🏇🏿。“剛到這裏的時候🕴🏼,我們的對口幫扶村幾乎沒有成規模和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郭宏偉介紹,“百團大戰中,先烈們殊死搏鬥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如今,面對貧困🧫,我們更應該勇於亮劍⚠️。”
易地搬遷、光伏發電🤴🏿、特色養殖……在當地幹部群眾努力下👨🏿🦲,2019年4月𓀝,左權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脫貧攻堅戰打贏了😘,鄉村振興是我們的下一個目標💆🏻♂️🧙。”郭宏偉說,“我們將和同事們一起在這片抗戰的紅色熱土上,繼續打好強村富民‘攻堅戰’、為民服務‘持久戰’🤩,在本職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托舉偉大夢想🪭🍢。
“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說,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只有繼續弘揚抗戰精神,才能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參與采寫🧑🏽🔬:劉翔霄🥹🧩、趙洪南‼️、李浩、白明山、邱冰清、王君璐)